文章
展开双翼,翱翔于“非凡6+1”的生命旅程——福音堂2023年度主题解读

诸位,有没有注意到我今天的刻意,形像上的刻意呢?是的,破天荒的一次,我没有剃过胡须就上讲台了。

这“行为艺术”,不仅要让大家看看你们的牧师究竟已经有多老,也为纪念一下自己在这教会服侍的年日已超三十年(三十二年)了。

第一个十年,很是青涩,兢兢业业作传道;第二个十年,算得勤勉,认认真真作长老;第三个十年,有点飘忽,若即若离作牧师。

用“飘忽”这个词语,当然是针对我与福音堂的过从而言。2010年,我被按牧之后,也随即在福音堂选立两位新长老,这样,我就把时间与精力更多用在麦田事工,并更广阔的国度事工上面。福音堂仍是我心之最爱,的确,这十二年,“你的一举一动都左右我的视线”。但更多时候,我是有心无力,亏欠了家人们。直到2020年,教会在疫情和建堂的双重压力下,我应命归来;祂的带领满有平安!

 

微言一则,发于昨日微信朋友圈:“今年开始潜心牧会,望心无旁骛,以补偿这十二年对自己母会的亏欠。不再接外教会的单了,除非以前约的。不再纠结过往,如乐先生所云:‘为建属灵大工程,轻世间万般情。’”

家人们,和你们一起慢慢变老,是此生最好的浪漫。“当你老了,头白了,睡意昏沉,炉火旁打盹” ,愿我们依然拥有“那朝圣者的灵魂”(by威廉·巴特勒·叶芝)。

 

对于福音堂而言,2023年是转折的一年,让我们继续向着日出之地行进。

在生命历程中,去年是我们旷野四十二站中的“玛拉”。“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,在坎坷中奔跑,在挫折里重生,忧愁缠满全身,痛苦飘洒一地。我们累,却无从止歇;我们苦,却无法回避。”(by加西亚·马尔克斯《百年孤独》)。这一年的经历,使我们一直在“必须遗忘”与“刻骨铭心”之间彷徨。所幸,祂的杖、祂的竿,一直安慰着我们。这一年,我们学到许多功课。

如果2023年是“玛拉”之后的“以琳”——“有十二股水泉,七十棵棕树”(出15:27),那也只是一个美好的驿站。迦南仍然遥远,我们仍然处于“已然”与“尚未”的张力中。

 

年内。潘琦问我:福音堂2023年度主题是什么?

其实,在这之前我己经略略提及,就在1月27日(旧历大年三十)圣日,就在我们的教牧计划中。今天,我更明确地将这年度主题——不,是长久的主题——分享给全教会。题目有点长,内容也很丰富,需要用上午、下午两堂时间来分享。就是:

 

“展开双翼,翱翔于‘非凡6+1’的生命旅程。”

 

七日一周。于世人,是单调乏味的死循环;于信徒却是操练奔向永恒的新活路。

因着神的恩典,这单调的“7日周期”已经成为非凡的“6+1”,即上主在创造时为我们设定的生命节奏,我们于此体验面向永恒的朝圣之旅。

 

展开双翼。为什么需要双翼?为要保持基督徒生命的平衡。你看,鸟类拥有双翼就是为了不断地保持平衡,从而保证自己有效飞行,不断前进。

 

那么,基督徒的双翼是什么呢?

 

我们先来读两处经文,请起立诵读,因为这是上主圣言:

 

“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。那一天,门徒约添了三千人,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,彼此交接,擘饼,祈祷。众人都惧怕;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。信的人都在一处,凡物公用,并且卖了田产、家业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。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,且在家中擘饼,存着欢喜、诚实的心用饭,赞美 神,得众民的喜爱。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。”(徒2:41-47)

 

“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,请教会的长老来。他们来了,保罗就说:‘你们知道,自从我到亚细亚的日子以来,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,服侍主,凡事谦卑,眼中流泪,又因犹太人的谋害,经历试炼。你们也知道,凡与你们有益的,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,或在众人面前,或在各人家里,我都教导你们;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 神悔改,信靠我主耶稣基督。……’”(徒20:17-21)

 

“基督是主题,教会是器具,圣灵是力量”(by史廓治),透过路加的叙事之镜,回放了初代教会的历史。虽然其涵盖的时间仅仅是区区的三十三载,就如恩主在世的日子;可是,人类历史却再无另一段时期可堪相比——一小撮平民改变世界到一个地步,令他们的敌人眼中充满忿怒的泪光说,这些人竟“翻天覆地”。(by费廉思)

这个因五旬节而形成的新群体,流露出与之前的弥赛亚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新样貌,令人羡慕,是上帝完美群体的缩影,其中包含讲道、教训、团契与主餐,实在是“迷人的共同体”。不过,今天我们不呈现这新群体的全貌,只在徒2:43-47中取两个词语:殿里-家中。

而徒20:17-21是使徒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临别之言,我们也只取其中的两个片语:“或在众人面前”-“或在各人家里”。

这两处经文异曲同工。

 

“非凡6+1”,我们展开双翼,翱翔于面向永恒的生命之旅。

双翼。一翼是全教会的集体敬拜;而另一翼则是小组的团契聚会。藉着这两个翅膀,教会可以展翅上腾,达到上帝的宝座前,成就上帝在这地的旨意。

殿里-家中。教会对信徒的基本要求是:参加圣日敬拜;参加一个小组。
 

展开双翼,是为了平衡的翱翔。从对神的体验而言,这是超越性与临在性的平衡。

《二十世纪神学评论》的作者说:“基督教神学,总是尽力在神的超越性和临在性这圣经的二元真理之间寻求平衡点。”

在全教会的集体敬拜中,我们更容易获得对神之超越性的体验;在小组的团契中,我们更容易获得对神之临在性的经验。

如果以前者为左翼、后者为右翼,前者较注重纵向的关系(“信从主耶稣”)、后者更注重横向的关系(“亲爱众信徒”),前者注目永恒、后者关注当下,前者的教导注重真理性、后者的教导注重应用性,前者注重聆听、后者注重交流,前者带来敬拜的崇高感、后者带来团契的温暖感,前者的风格是“肃然起敬”、后者的风格是“喜乐开怀”。

 

今天和家人们解读灵溪福音堂2023教会年度主题——“展开双翼,翱翔于‘非凡6+1’的生命旅程。

分上、下午分享:

左翼-教会性的圣日敬拜;

右翼-小组化的彼此团契。

 

诸位,你是否已经羽翼丰满,平衡地翱翔于“非凡6+1”的生命之旅?

 

 

上篇:双翼之左翼-教会性的圣日敬拜。

“当记念安息日,守为圣日。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,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-你 神当守的安息日。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、仆婢、牲畜,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,无论何工都不可做;因为六日之内,耶和华造天、地、海,和其中的万物,第七日便安息,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,定为圣日。”(出20:8-11)

 

“你六日要做工,第七日要安息,虽在耕种收割的时候也要安息。”(出34:21)

 

6+1。在第四诫命中,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一种生命的节奏,一种从容的、张弛有度的节奏:

首先是上帝的6+1:

6-空间的建筑学:“因为六日之内,耶和华造天、地、海和其中的万物… …”

1-时间的建筑学:“当记念安息日,守为圣日……第七日便安息,所以耶和 华赐福与安息日,定为圣日。

然后是人的6+1:

6-我们企图支配世界:“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……”

1-我们尝试支配自己:“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。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 、仆婢、牲畜,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,无论何工都不可作。”

 

颁布十诫的背景是出埃及事件。

 

法老说:我是你们的神,你们要劳动!他分不清自己需要的,与想要的。要更多、更多,让整个社会成为欲望的奴隶。

一直以来,人都侍奉那一个永远不能满足的神。尤其是网络时代,人成为科技的奴隶,似乎没有停下来的迹象……

 

而这被启示出来的新的王耶和华说:我是你们的神,你们要休息。安息日是一个强迫性的休息,用力改变人掠夺自然、压迫自己的生活方式。在安息日的休养生息中,人回归上帝慈怀,回归自然,回归内心的真我。

安息日是生产力的开始。懂得安息,人才会找回我们的创造力。安息日使我们在时间的桎梏之中致敬永恒!

用当下最通俗的语言来说,就是:世界不停地让你加油加油;可祂却心疼地让你刹车……

 

事实上,中国人是世界上不懂得休息的民族,一天到晚被肉身捆绑(这当然是过于追求实用,过于现实主义,工具主义,机会主义的馈赠)。中国文化连休息都没有办法解决(古代只有官员的旬日休沐制度,老百姓那是一辈子与休息无关的)。没有西方传教士与西方文化,连星期天都不知为何物,中国人只会一辈子当够不着胡萝卜的驴子。

而且更悲催的是这样的制度使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。据报道,全世界每小时人均工资全世界第一名是德国,约30美金;第二名美国,约22美金。中国0.8美金一小时,位列全世界最后一名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人均工作时间一年竟高达2200个小时,全球排名第一。

唯有福音使人知道自己活在一种什么状态下,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也听不进。那些谈996的没有一个谈到点子上。

唯有尊神诫命守安息日,面向永恒上主,才能使我们沉重的肉身机敏、庸常的灵魂高贵。

 

犹太神学家赫舍尔说:“在时间与劳苦的怒海中,有一座宁静的岛屿,可供世人停泊休憩,重拾人性尊严。这岛就是安息日。安息日,我们远离物事、工具、日常俗物的日子,我们与灵连接的日子。我们全都笼罩在一种深邃的情感与内在的平安中。”

 

福音派牧者约翰·派博说:“安息日是一个上帝为了你的福祉所设立的美丽公园。它是灵性重建的一日,是灵魂的集市,是上帝儿女每周一次的圣日假期。你若对待它就像对待一次特别的、格外珍贵的家庭假期,就会发现这一日的宝藏。使用它——照着上帝为祂的荣耀和你的福祉所设立的那样使用它,‘你就以耶和华为乐。耶和华要使你乘驾地的高处,又以你祖雅各的产业养育你。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’(赛58:14)。”

 

“非凡6+1”,多么美好的生命节奏:

6-工作日,我们于空间里劳作;1-第七日-安息日,我们于时间中安息。

6-在空间的宰治之下;1-与时间中的圣洁共鸣 。

6-我们的双手为世界所据有;1-我们的灵魂被上主所圣化。

6-劳动,需要技术;1-安息,是门艺术。

6-我们在生活中释放福音大能-放电;1-我们在敬拜中得着福音滋养-充电。

6-我们在小组中被关爱;1-我们在教会中得建立。

 

因此,安息日必须在信徒生活中成为核心,成为一周属灵生活的高潮,成为生命的盛宴与属灵的庆典。

信徒要以绝对的心情奔向圣日,摒弃这个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去中心、无权威,以及相对主义的倾向,重拾对圣日的敬畏。谨守圣日,这是每个基督徒的本份。

 

这一日,在教会中我们有心灵诚实的敬拜、触及灵魂的教导、经历恩典的见证、温馨融洽的爱筵。

 

在这一日,我们被福音滋养:

讲道是以“言语”来传讲福音;

圣礼是以“象征”来表达福音;

敬拜程序是以“架构”来呈现福音。

 

当然,我们当记得:比“安息日”更重要的是“安息日的主”;比“安息日”更重要的是“安息日的安息”。

愿我们在安息日这“时间的冠冕”里遇见祂,经历祂的生命。

 

圣本笃说:“教堂是敬拜主,祈祷主的神圣之所,不可随意闲聊,像公共场所,当心存敬畏亲近祂。基督教堂该是名符其实,里面不许作任何其它的事,亦不许收藏任何其它的东西。聚会结束后,众人静默退出,且对上帝行适当的敬礼,如果有弟兄或愿意私自祈祷的,庶不致因他人的烦扰而受妨碍。但如果有人愿意独自祈祷,他可单独进去祈祷,不用大声,只须流泪和热心。所以聚会结束后,如上面所说的,不祈祷的人不许逗留圣堂中,以免他人受妨碍。”

 

敬拜是从仰望崇高上主开始的(赛6:1)。

一次,我参加外地一个教会的圣日敬拜,敬拜小组一开始就领唱“我要敬拜、敬拜、敬拜我的主……”歌词过于注重个人的感受,且缺乏内容,让我极其不习惯。这个时候,如果唱“主啊,我神,我每逢举目观看……”该有多好啊!

杜雷说:“祈求时,我们心里满了需要;感恩时,我们心里满了祝福;敬拜时,我们心里满了祂。”

圣伯纳说:“我们尝了你,这生命饼,乃渴慕饱餐你;我们喝了你,活水的泉源,乃要干渴地把灵魂投进你里面求充满。”

你摸着什么是敬拜了吗?

 

约翰·加尔文说:“什么时候忽略了守主日,什么时候教会就有消亡的危险。或者说,教会在多大程度上忽略了主日,教会就在多大程度上已经死了。”

我们福音堂的第一代,对神的态度绝对到一个地步,也对谨守圣日绝对。当太阳落山,大雨突来,他们为了尊重安息日宁可不收晒在谷场中的稻谷。你们觉得他们够迂腐吗?是律法主义吗?

后现代的人们只以相对的心情来侍奉绝对者了。聚会时间由自己定,而且“缺斤少两”,“掐头去尾”。

John Eldredge说:“祂告诉我们,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、尽力爱祂。这可不是负担,而是一条拯救之道,是带领我们走出欲望丛林的一条路径。”

新以色列人啊,你要听:我们岂可以相对的心情来侍奉绝对者?!

 

许多信徒信主之后,不常去做礼拜。这是为什么呢?根据一些牧者的归纳(特别是汤姆·雷纳),有四个原因:

一是低估了教会的重要性。当我们低估教会的重要性时,就不太会去教会做礼拜了。哪怕是下几滴雨这样的小事情也会阻止大家去做礼拜,但却不能阻止他们在磅礴大雨中坐好几个小时观看一场足球赛。“教会不是我们聚集的地方,而是我们聚集的时候。这殿就是我们。”是的,没有“聚集的时候”,光有“聚集的地方”,是不可能将教会的存在彰显出来的。

二是世俗活动成为我们的偶像,牵绊我们,使我们将一些社会性的活动看得比敬拜上帝更重要。例如一些教会成员会因为他们孩子的足球比赛,或者学校的补习而不去教会;或者他们前一天活动遗留的影响需要通过睡觉来消除。安息日成了他们的“补觉日”。

三是教会对信徒没有高的期望。任何一家目标的机构都对成员怀有期待,不管是运动队还是一个公民组织。但比较讥讽的是,大多数教会还不是一间有高期望的教会。华理克说,“一个伟大的诚命要求一份完全的委身。”以神为尊,尊祂诫命;以祂为乐,乐守圣日。这应该是教会对信徒最基本的期待。一生徘徊于教会边缘的丹麦思想家祈克果说:“降低标准的基督教信仰可能得到许多朋友,却失去真正的基督徒。人们若以因信称义为由而不再效法基督,如此信仰无非仅是遮蔽人们不像基督这件事的‘一片无花果树叶’而己。”

四是我们让不太常来的出席者担任教会领袖。这样做的时候,是在明确发表一个声明:就算是教会的领袖也不必委身于他们所在的领导位置。领袖即是有影响力的人,不是带出好的影响力就是坏的影响力。

 

新的一年,我们在圣日的聚会中,要更加注重圣道与圣礼的平衡。

基督徒被呼召做的事:记念我们的洗礼;在圣灵里祷告;逃进圣餐礼中。圣餐提醒我们,基督徒的生命尚未完全。在我们的教会中进行的圣餐,是“未完成的筵席”。藉着吃饼与饮杯,我们与祂深度契合,进入与祂的奥秘的“一”里,并与众圣徒共融于祂的爱。藉着合一的爱,操练信望爱的美好关系,让群体发光。你我所参与的神国群体,是一场丰盛无比的美好盛宴!

注意赖特(N.T.Wright)以下的话:“圣餐,是教会生活、见证跟敬拜的核心,更是神百姓庄严来到神面前,‘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他来’,表明自己是神百姓的时刻。在圣餐当中,读经是每位基督徒在把“自己这个人”,变成“领圣餐的那个人”的过程中,很重要的部分。圣经是会改变神百姓的;正如当年门徒前往以马忤斯的路上那样,不但使他们内心火热,更叫他们的眼睛,在擘饼的时候就明亮了起来。”

 

你需要在六日于空间中劳碌奔波;你也需要在安息日伫立拥抱那临于当下的永恒。

谨守圣日,的确会让你肉身机敏、灵魂高贵。

 

下篇:双翼之右翼-小组化的彼此团契。

 

“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。那一天,门徒约添了三千人,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,彼此交接,擘饼,祈祷。众人都惧怕;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。信的人都在一处,凡物公用,并且卖了田产、家业,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。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,且在家中擘饼,存着欢喜、诚实的心用饭,赞美 神,得众民的喜爱。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。”(徒2:41-47)

 

我们继续解读灵溪福音堂2023教会年度主题:“展开双翼,翱翔于‘非凡6+1’的生命旅程”。

上午我们分享了“左翼-教会性的圣日敬拜”,下午分享“右翼-小组化的彼此团契”。

 

使徒行传2:43-43。这是五旬节之后,福音在耶路撒冷摧枯拉朽,教会爆炸性增长,并且形成新群体的真实记录。

这里的“彼此交接”,和合修订本译为“彼此团契”。这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。我们会注重“使徒的教训”而忽略了“圣徒的交接”。

初期教会是注重神的超越性和临在性平衡的典范。我们再次强调这两组关键词与片语:“殿里”-“家中”(徒2:43-47);“或在众人面前”-“或在各人家里”(徒20:17-21)。

 

2023年,福音堂的重中之重是启动小组事工。

 

我们需要教会性的敬拜,体验神的超越性,经历祂的崇高、伟大,使我们被升华;也需要小组化的团契,体验神的临在性,经历祂的俯就、体恤,使我们被鼓舞。

 

夏忠坚在《我们起来建造吧》一书中,根据彼前2:9阐明了教会的五大基本功能:

功能一:敬拜-“被拣选的族类”;

功能二:团契-“属上帝的子民”;

功能三:培育-“圣洁的国度”;

功能四:事奉-“有君尊的祭司”;

功能五:宣教-“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”。

 

华理克在《直奔标杆》一书中,提出教会增长的五个向度:

教会藉团契而成长得更温暖;

教会藉门训而成长得更深入;

教会藉敬拜而成长得更刚强;

教会藉事工而成长得更宽广;

教会藉福音而成长得更壮大。

 

而,二十世纪最受景仰的福音派领袖斯托得牧师在《心意更新的教会》这本书中,根据徒2:42-47,归纳了合神心意的教会所具备的特征:

特征一:学习的教会(徒2:42上);

特征二:关怀的教会(2:42下);

特征三:敬拜的教会(2:42“掰饼”、“祈祷”,2:46);

特征四:传福音的教会(2:47)。

 

目前教会常见的两种模式:

一是以事工为主的教会模式;

二是“细胞小组”教会模式。

 

福音堂的现况。显然,我们福音堂目前属于“以事工为主”的教会模式。以“合神心意的教会所具备的特征”及“教会五大基本功能”来对照,我们教会目前的模式似乎有如下缺欠:

以“敬拜”与“事奉”为主导,功能显失平衡;

整体突出“纵向”的关系,无法发展“横向”关系;

培育、宣教等教会功能无法发挥;

团契、肢体相交的部分明显缺失。

 

而细胞小组型的教会模式,完全突出小组。教会即小组,小组即教会。这种模式使教会“敬拜”缺失和“事奉”显得薄弱,也无法使教会健康发展。

 

所以,我们教会转型后,不再单单以敬拜和事奉为主,也非单纯突出细胞小组模式,而是在教会植入了小组事工。

前车之鉴,后事之师。我们要记得:小组本身不是目的,目的是教会,是基督。我们不是为小组发热心,乃是为耶稣基督发热心。小组只是工具,为教会,为基督服务。

藉着小组事工开展,激发教会团契、门训、传福音的活力,从而使教会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,进而走向健康发展。

转型后的教会,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向健康:

——有效融汇教会五大功能,使教会均衡发展;

——“精细牧养”与“关系布道”彼此促进;

——“事工复兴”与“灵命成长”齐头并进;

——“健康教会”与“教会增长”的良性循环;

——成为“神圣的”(从世界中被召出来敬拜神)与“使徒的”(受差遣回到世界中去作见证和服侍人)双重身份的相得益彰。

 

我从来不反对小组事工,却不赞同“幸福小组”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我们福音堂就开始探索“1+12”的牧养模式。事实上,曾经有一度我们的团契事工也如火如荼过。

但是幸福小组的成功神学导向是值得我们警惕的。如果从圣灵而发的福音运动,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圣洁运动和敬虔运动,而不是吃喝玩乐的世俗化运动。沉迷于方法论的弟兄姐妹小心了,“酒肉穿肠过,耶稣(佛祖)心中留”,是佛教的精神,却不是基督教。

我的学生凡超教师有句话非常经典:“幸福只是埃及的传说。”

 

初期教会的榜样吿诉我们,小组可以补足全教会性的敬拜与学习。健全的教会该是两者兼具,各具功用,教会性与小组性的聚会一起配合,以建立坚强的教会。脱离教会的小组,会受到限制,也容易造成信仰的偏差。而大聚会没有小组也常造成表面上礼貌性的友善,却不能显露小组中彼此深交产生的深厚情谊。

这是双翼的平衡。我再一次强调:藉着这两个翅膀,教会可以展翅上腾,达到上帝的宝座前,成就上帝在这地的旨意。
 

小组事工的目的:

 

1、透过小组,达成精细化牧养。

从主耶稣的1+12的牧养模式,以及叶忒罗对他女婿摩西的谏言,可见:牧养是一件艰巨的事。潘霍华说,牧养是领人回到基督面前的路,在途中经历的困难才是真正的冒险。

 

一位牧者写道:“我认为, 一个牧师最多有能力牧养十二个人。对神学有足够深的探求,对人性有足够深的触及,了解这十二个人内心的问题,迫切祈祷,关心他们生活,深切的陪谈,切身带领……这些足够累垮一个牧师,并且这位牧师英年早逝的风险。而实际上,教会的衰微始于牧养不到位,甚至是无牧养,如果牧师像耶稣和保罗那样带门徒,基本上活不过五十岁。当然,那样会真正质的飞跃。”

 

我们需要小组,因为小组帮助我们在基督的爱里蒙释放,得以成长,与他人一同分享祂的爱。

小组能满足我们基本的需要,如:灵性的成长;彼此关心、支持与鼓励试探、困苦中的力量爱与被爱;服事别人。
 

若不透过小组,我们的牧养只能(只会)是粗放型的。透过小组,才有可能达成精细化的牧养。

 

2、透过小组,达成圣徒相交。

小组在我们这一代是特别重要的,从心理上讲这是真的。正如约翰·多恩的名句:“没有人是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孤岛”。但事实上,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体会到他们是孤岛,和人类的洋洲完全隔绝。

许多人根本不晓得他们的孤独有多深。他们的生活,就如田纳思·威廉所形容的,“是一种我们每想起来就害怕,就不想要的孤独处境!”由于他们和别人没有真正的交通,他们的感觉就好像是沙滩的沙一般,由无人性的海浪来回冲刷——和别人有摩擦,却没有建立关系。

“在这类的社会中,细小而有生命的教会小组,供给我们所迫切需要的机会,使人可以深深地从新鲜的关系之泉中饮水,经历新约圣经所表达的‘互为肢体’的真实。”摘自《牧养与辅导》P331-332)

 

基督徒的生涯不是孤单的旅程,是要与同路人一起走。

人需要群体。很多人会觉得孤单,感到与世隔绝或不能与人深交。在西方社会已注意到,人在群体中若不受尊重,不被接纳,生活就缺少温暖,也缺少归属感。

小组团契使我们更容易被凝聚,更容易产生与持续那真实的位格性的相遇。这凝聚功能是教会性崇拜生活所无法取代的。教会性的传福音是开大门,让鱼儿涌进来;小组化的团契关顾是关小门,使鱼儿不会溜出去。

 

小组化的彼此团契,并非近代教会的标新立异,而是远古希伯来与新约教会失落的神圣而又宝贵的传统。

旧约时代,那些神所隐藏的珍宝,那些“敬畏耶和华的彼此谈论”(玛3:16)。这真是美好的传统。

而早期的基督徒另一样新生命的见证就是:初信主的人渴望与神的百姓相聚,与他们分享彼此共鸣的东西,一起谈论他们灵性生命的事。

他们没有与世界隔离,但他们与神亲近,并且与其它基督徒有相交的乐趣。除了这种交通,没有别的方法更能保守、加强基督徒的生活。

今天的诗人聚在一起不谈诗本不奇怪。而,基督徒在一起可以海阔天空、天南地北,什么都可以谈,就是很难彼此谈论有关基督的事,就特别奇怪。

识途老马摩根说,个中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深的经历,不是因为他们不熟悉神和祂国度的事,而是因为他们从未学会如何藉着交谈属灵的事彼此造就。

彼此交接,的确是一门失传的艺术。

 

多玛斯·牟顿说:“我多么需要这种支持,需要接近那些真正爱基督,爱祂爱到可以见到祂的人。我需要和那些人在一起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指出那个国家就是我的家,就像流落外乡者,总是喜欢聚集一堂,只是想提醒彼此,看着彼此的容颜,表情,衣着,步伐,听到乡音,就想到自己的家乡。”

 

3、透过小组,达成使命。

传福音是基督赋予我们的大使命。这目标由外到内:未得之民-慕道友-得救的信徒-委身的信徒-服侍的同工-教会的领袖。

透过小组,我们打造使慕道友可以参与和融入的环境,及聚会氛围, 有目标地领人归主。

的确,“传福音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寻亲之旅,我们都是熟悉的陌生人。”(by陈竞伟)

圣经记下初期教会这新群体属灵生活的结果:“主将得救的人,天天加给他们”(徒2:47 下)。信徒身上流露出来的生命与关怀,且实际地传出福音,教会因而得以增长。

 

此外,小组事工的目标除了以上所述的“牧养”、“相交”、“宣教”三大基本功能之外,还有“培育”功能:

小组是培养平信徒领袖,发现恩赐,成为教会人才的摇篮。小组滋养、鼓励对主耶稣基督的信心。小组帮助很多人认识圣经所说的,如何作个基督徒并参与教会服侍,使他们成为教会的同工。
 

根据传统,我们福音堂按照地域,将分为城郊、老城、城中、新城四个片区,也将设立青年片区。

接下来我们培养小组长,并且在以上五个片区中各自开发出小组。

“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,必成全这工,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。”(腓1:6)

 

家人们,灵溪福音堂2023教会年度主题是:“展开双翼,翱翔于‘非凡6+1’的生命旅程。”左翼-教会性的圣日敬拜”,右翼-小组化的彼此团契。

因此,教会对信徒的基本要求是:参加圣日敬拜;参加一个小组。

让我们风雨无阻,让我们尊主为大、以主为乐。

谨记经上的教导:“你们不可停止聚会,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,倒要彼此劝勉,既知道(原文是看见)那日子临近,就更当如此。”(来10:25)

 

此外,教会鼓励信徒跟随教会读经时光钟,每天读经打卡;完成教会2群所发的《每日灵修》。

2022年我们采用的每日灵修是《永恒的赞美:诗篇灵修365》(华伦·魏斯比)。而2023采用的每日灵修是《永恒之道》(法兰斯·贝克Frans Bakker)。

 

一天五次的祷告是信徒的本份:早晚祷告,三餐祷告。早-记念、敬拜、交托;晚-感恩、忏悔、代祷。

教会也乐见信徒参加教会的祷告会。正如司布真说:“看见最软弱的圣徒跪下,撒旦就要发抖。”

 

对于追求灵命长进的信徒,参加全教会的查经聚会既是他们的迫切需要,也是他们灵里的渴慕。对于解经“这一门失传的艺术”,得到来自教会的、专业的教导,是十分必要的。

 

展开双翼,翱翔于“非凡6+1”的生命旅程。让我们开始吧!

 

(2023年2月11日上、下午讲于灵溪福音堂)

注:本讲章的下半部份,王艳芳传道(现为教师)有重要贡献。


目录
菜单